想要申请美高的学生家长常进的误区


来源:   时间:2017-07-25 15:38:30

低龄留学作为一个留学新领域,在学生及家长的认知中还存在诸多误区。小编将教你避开2017美国高中申请“三大误区”,深入解析美高申请形势及难点。

\
 
1、一味刷高“硬成绩”,忽视“软实力”
 
近年来,留学低龄化在中国已成趋势,申请美国高中的中国学生数量直线攀升,但美国高中的录取率却未见显着提升。在这种差距下,美高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已不亚于中国高考。
 
2016年美高申请战况相当惨烈,据悉,全美前50的寄宿学校录取率已不足3%。为了优中选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水平等“软实力”成为美国高中格外重视的考核因素。然而遗憾的是,在不少中国的考生和家长眼中,“高分”仍然被认为是美高申请最重要的“通行证”。不少考生认为拿了高分就等同于一只脚踏进了名校门槛,因此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标准化成绩(托福、SSAT等)的提高上,一味追求“高分”。然而,去年9月,中国考生出现大面积高分的情况引起了美国考试机构的怀疑,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官方以邮件形式宣称取消2015年9月19日中国地区的所有Upper Level SSAT考试成绩,这样的决定让中国考生措手不及。
 
面对海量申请,今年美高申请又建“新门槛”—第三方机构面试。面试是学校为了节省人力时间而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海选”,“海选”结果是学校筛选学生入校进行正式面试的重要依据。考生通过进行一对一的面试,面试录像资料交由校方审核,校方筛选后确定有资格参加校方面试的名单。
 
这也说明,考生仅靠“标化成绩”过线还远远不够,美国高中不仅要求学生有学习能力,更看中考生“思想”,即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由于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忽视对“软实力”的培养,当考官问到对社会时事问题的看法时,中国考生普遍“蒙圈”。
 
面试官往往会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考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传统教育方式在美高申请中是万万行不通的,不少学生拿着托福、SSAT高分,却在面试环节栽了跟头。
 
2、扎堆寄宿学校,优质走读中学“遇冷”
 
从2015年美高学校申请的类型来看,寄宿学校的申请数量依旧远高于走读学校。然而全美寄宿高中仅400余所,为了确保学生多元化,大部分寄宿学校对国际学生比例有硬性要求,每年每所寄宿学校招收中国学生名额更是少之又少。
 
排名靠前的寄宿学校一年只招收十几名甚至几名中国学生,而递交的申请达四五百份。反观走读学校,其申请情况却一直“遇冷”。殊不知,中国家长的这种传统观念正导致学生错失大把良机。
 
“中国的家长选择寄宿学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专家分析,“一是认为寄宿学校可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低龄留学生的安全问题是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这点完全可以理解。但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美国的情况。美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可谓严不透风,无论是走读还是寄宿,美国高中对学生的保护措施都是十分完善的,家长完全可以放心。”
 
“二是家长普遍认为寄宿学校,有老师统一管理,抓得紧,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其实,走读和寄宿学校的唯一区别就是住所不同,在教学质量方面不分伯仲,反而不少竞争没那么激烈的走读学校教学质量要强于万里挑一的寄宿学校。”专家还强调,美国走读学校的学生数量较多,国际学生比例比寄宿学校高,走读学校这个“大集体”更有利于中国学生融入当地社会,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为将来在美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因此,在申请学校时,万万不能忽略走读学校。”
 
3、盲目追求“名校”招牌,自我定位偏失
 
“教育是容不得一点虚伪的。”这是专家十几年低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黄金定律”。然而,中国学生及家长普遍都有深深的“名校情结”。名校申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能申请到全美顶尖名校,有些学生或家长甚至用过分润色推荐信、修改成绩单等办法,希望将学生“打造”成优等生,将其送入顶尖名校。
 
但美国教育最注重诚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名校”虽代表着一流的教学水平,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曾经就有学生想尽办法进了名校,然而自己的语言水平等各方面能力根本达不到要求,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自信心也受到很大打击。这样的教育反而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专家说。
 
“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观点在美国的教育中尤为重要,将教育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也是美高一直践行的理念。
 
每一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如何合理定位自己,选择与自己兴趣、能力最适应的学校,是学生在申请学校过程中的关键。“选择了什么学校,就决定了孩子未来几年的生活状态。这一点家长们不能只看眼前,好高骛远。”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先学托福后SSAT,先SSAT对TOEFL有帮助吗?

备考SSAT刷单词和刷题,量变到质变

2017-2018年SSAT考试时间最新安排出炉,8月1日开放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