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八月,暑假已过去一半,
对于进入申请季的同学们来说,
接下来的几个月会越来越忙,
8月1日通用申请系统正式开放,
大家可以在账户里添加申请学校,
很多学校的补充文书题目也会出来,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common app 的填写注意事项。
Common Application 创立于 1975 年,是申请美国本科院校的常用工具之一。目前共有 700 多所院校使用该系统。
申请者在设立账户后,可将梦想学校加入申请列表,个人基本信息只需填写一次,就可在多次申请中实现共享,极大方便了申请者。
CA 填写整体分为五个步骤。
一、建立账户
建立账户任何时候都可以。创建账户时会用到一些个人信息,如名字、生日、地址、电话、邮箱。邮箱地址就是用户名,CA 有重要更新和提醒信息会通过邮箱发送。
二、添加学校
CA 上可以搜索到 750 多所学校,可将目标院校添加到「 我的学校 」列表。登录后,点击「 搜索学校 」,可根据学校名称、地址、申请截止日期等搜索大学。在 CA 上可以直接申请大学。
三、了解学校要求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申请要求,申请步骤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变化。检查「 Requirements Grid 」,下载「 Requirement Grid 」。这些资源会确保你在大学申请截止日期前,提交掉全部资料。
四、收集申请信息
虽然每个学校有具体不同的要求,但大体的申请信息是一样的,诸如提供提供高中成绩、学过的课程、参加的活动、入学考成绩及考试日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大家要提前准备好这些材料。
五、开始申请
向大学展示你的才能,你的目标及说出你的个人故事,如在这个过程中有问题,可在 CA 官网上访问「 Applicant Solutions Center」或「Virtual Counselor」。
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注册
进入官网:www.commonapp.org,点击 Apply Now。
注册完成后,直接进入登陆页面,会看到四个菜单:
Dashboard(控制面板)
My Colleges(我的大学)
Common App(通用申请平台)
College Search(大学搜寻)
二、Dashboard
上面将列出你所选的大学。
先点击第四栏 College Search,选择大学并将其放入申请名单。
查找到学校后,打钩选中它,再点击右下角「 Add 」。
再回到 Dashboard ,点击小三角符号展开内容,这里就可以开始录入信息了。
2015 年起这里新增了 Writing Requirements,也就是该大学要不要求写作:
三、Common App
进入 Common App 填写个人信息。左列的各个信息栏都需要一一完成。每项填完可点击右上角的「 Preview 」随时预览。
1、Profile(个人资料)部分
Personal Information(个人信息)
Address(地址)
Contact Details(联系方式)
Demographics(信仰种族信息)
Geography(地理信息)
Language(语言)
Citizenship(公民身份)
Common App Fee Waiver(申请费豁免)
Address(地址):
在 Permanent home address (永久家庭住址)中,只需填写自己目前较长一段时间在住地址即可。
地址填写时要注意按照英语习惯,由小到大,比如「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红星小区 3 栋三单元 401 室 」可以如上图所示输入。房间或室不要翻译成 room。
输地址时有可能出现不能正确识别的情况,如上图,不用担心,只要确认信息无误,就可以直接点击「 Use as entered 」确认使用。
Geography(地理信息):
其中 Number of years you have lived in the United States,只有比较长时期通常是指一年以上的交换学习经历或者居住经历才算的,一般情况选择 0 。
Language(语言):
去年 CA 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中文不再是以 Chinese 出现,而是有 Mandarin,Cantonese 等。
Scholarship Information(CA奖学金):
这个不是某个大学的奖学金,只是 CA 合作方的一个项目,可为学生联系到奖学金支持,对于国际生效果如何,暂时不得而知。
Citizenship(公民身份):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关于 visa(签证)的,只要你有任何签证信息,包括旅游签证、学生签证如实填写就好。
2、Family(家庭状况)部分
包括 Household(家庭总体)
Parent 1(父母之一)
Parent 2(父母之二)
Sibling(兄弟姐妹)
关于父母信息,需要输入毕业院校时,需点击 Find college,从弹出对话框中查找,一般只有很少几所中国大学能在列表中找到,多部分情况都是要选择「 I don’t see the school in the list 」,然后直接输入学校名字。
3、Education(教育信息)部分
Current or Most Recent School(现在或最近毕业学校)
Other School(其他学校)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社会机构)
Education Interruption(教育中断情况)
College & Universities(学院或大学)
Grades(在校成绩)
Current Year or Most Recent Year Courses(申请时或最近所学课程)
Honors(荣誉奖项)
Future Plans(未来规划)
Current or Most Recent School 同上,如果你的学校有 College Board 注册的 CEEB Code,那么应该比较容易找到;如果没有,则需要选择「 I don’t see the school in the list 」然后直接输入学校名字。
counselor 的信息输入,应该如实填写给你做升学指导老师的信息,当然有的学校没有,这个角色就以班主任来代替了。
Other School 一般建议把初中信息放在这里,当然有的同学是初高中在一起的就已经在上一部分完成输入,此处就不用了;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一般选择 0;
Education Interruption 列出了详细情况,如实填写即可(比如确实有间隔年等),一般大多数的同学会选择最后一项:I have no interruption to report .
College & Universities,是指从九年级开始是否上过任何大学的课程,如实填写。如果有的话,也要选择输入相应的大学,课程类型及是否获得证书等信息。上过学分认证的夏校或 MOOCs 的同学可以把信息放在这里。如下图:
Grades,其中有 Class rank reporting,可以选择排名标准,当然也可以选择None,如实填写即可,任何选择都不会有负面影响,只要尊重所在高中客观事实。
GPA scale 在下拉菜单中有从 4 到 100 的多种选择,有的学校课程出现了 4.3,4.5 或者 5.5,建议直接选择分别对应的 4 或 5 即可,国家课程多数都是 100。
GPA weighing,有两种选择,Weighted 或者 Unweighted,这个应该是整个学校或者同一项目(AP 或 A Level, IBDP 等)统一的,如果在学生原始分数、评价标准或某些课程上有调整,就是 Weighted,如采用 4 分制度,但是有的学科因为难度大,给予最高 4.5 的评价,这就是加权的做法。如果没有任何变动或者课程的难易倾向,则选择 Unweighted。
Current Year Courses,Honors,Future Plans 这几部分根据提示如实填写。从去年开始,这部分增加了职业兴趣部分。
4、Testing(考试)部分
主要指参考托福或雅思或 PTE,还有 ACT/SAT,AP 或 IB 等课程及考试情况汇报。
一般来说建议自己填入考试分数,供招生办第一时间作参考,然后和你所寄送的官方成绩佐证。
对于下图中提到的关于 all tests(全部考试)的问题,正确规范的做法应该是,汇报所有你参考的不同次数的考试成绩,其实大学都和 College Board 合作,你考了多次,即使只汇报一次,他们要知道你的全部成绩并不难。
下面这一部分问题,关于国际生申请者的毕业考试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统一的毕业考试,含高考和会考。
如果你是国内高考班的学生,但不参加高考,可以填 No;
如果你肯定会参加高考,答案是 Yes,然后选择 Gaokao;
如果有省市统一的毕业会考,也应该填写 Yes,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 other,再说明是会考;
如果你在国内是读 AP 课程,答案是 No;
如果 A-Level 或者 IBDP 课程,答案是 Yes。
5、Activities(活动)部分
一般来说,有 3~5 项就可以了。活动要有一定持续性的、有意义的。
6、Writing(文书写作)部分
包括 Personal Essay(个人申请文书)写作,以及 Disciplinary History(违纪情况说明)和 Additional Information(补充信息),可以提交的额外一篇最多 650 词的情况说明,不过对大部分申请者来说不用填写。
四、My Colleges
完成上述内容后,点开 My Colleges 任意打开一所你选择的大学,都将有以下内容:
Questions(申请问题)
Recommenders and FERPA(推荐人和「 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法 」)
Review and Submit Common App(预览并提交通用申请)
完成上述内容后,可以点击「 Review and Submit Common App 」,通过这个部分来缴费,之后再确认每一所学校的申请。
第一部分 Personal Essay 不超过字数即可;从去年开始增加了关于 personal essay 某些大学可能会 optional 的说明,而在今年也提供了 writing tutorial 给申请者指导。
至于 Additional Information(额外信息),如果你有申请其他部分未能体现(包括个人资料、成绩、推荐信)且需要特殊说明的部分,可以利用这一部分。
比如,家庭重大变故,患过重大疾病;
或你选择的课程有其特殊性,比如学校自己开发或者是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此外还有一部分信息也非常重要,比如你从未找过中介结构代理你的申请,全都是自己做申请;
或者你从未参加机构的 SAT/ACT 或者 TOEFL/IELTS 培训,全是自学。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些填写 CA 的注意事项~
1、「 活动信息 」填写注意事项
活动可以是艺术、体育、俱乐部、兼职工作、个人承诺及其他追求等。
「 Do you have any activities that you wish to report? 」
选择 Yes,之后会出现其他 8 个问题或描述。
选择活动的种类。
描述你参加活动的名称及你在活动中的职务。
如果是社会服务类,可以介绍一下参与活动的名称,在这个活动中的角色是什么?是组织者?小组长?还是志愿者?
如果是科研类,可以写此次科研的题目或对象,在这一项目中,你是主要发起人还是教授的助手?以此类推,要按照题目介绍清晰,让外国院校的审阅者可以一目了然。
2、申请美国大学院校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大家把 CA 的上限 20 个学校填满,再加上有自己独立系统的学校申请,那不仅浪费申请费用,还会占用其他人的资源,没有别的优势,毕竟只能入读一所大学。
(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CA官网、太傻留学、学通国际课程,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即删除,沃邦教育诚意推荐。)